薄与簿区别:指代不同、出处不同、性质不同
一、指代不同
1、薄: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;不厚;引申为稀薄,淡薄。
2、簿:本子,册籍;古代称公文、案卷。
二、出处不同
1、薄:《说文》:薄,林薄也。一曰蚕薄。从艸,溥声。 ?
白话释义:《说文》:薄,林中草木丛生。一种说法认为“薄”是蚕薄。字形采用“艸”作边旁,采用“溥”作声旁。
2、簿:《韵会》:簿,籍也。《孟子》:“先簿正祭器。”?
白话释义:簿,造册记录。《孟子》上说:“先造册记录祭器。”
三、性质不同
1、薄:形声。从芔,溥( pǔ)声。本义:草木丛生处。
2、簿:形声。从竹,溥( pǔ)声。本义:登记事物的册子。
相关词语解释:
一、薄弱[ bó ruò ]
指思想意志不坚定;单薄脆弱;单弱无力。
二、菲薄[ fěi bó ]
轻视,瞧不起
三、轻薄[ qīng bó ]
1、言行不庄重、不敦厚;
2、轻佻;不正经;放荡;?
3、玩弄、侮辱妇女;
4、不贵重;不丰厚。
四、薄雾[ bó wù ]
淡薄的雾气;霾。
一、读音不同
簿:读音为:[bù]或者[bó]。
薄:读音为:[báo]、[bó]或者[bò]。
二、含义不同:
簿
1、读作[bù]时,意为:本子,册籍;古代称公文、案卷;古代的仪仗侍从;笏。
2、读作[bó]时,意为:古同“箔”,养蚕席。
薄
1、读作[báo]时,意为: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。与“厚”相对;淡;(感情)冷淡;不肥沃。
2、读作[bó]时,意为:微,少,弱;不厚道,不庄重;看不起,慢待;迫近,靠近。
3、读作[bò]时,意为:〔薄荷〕多年生草本植物。茎方形,叶对生,茎、叶有清香味,为清凉解表药,也可提炼出芳香化合物(用于食品、日用品等)。
三、部首不同
“簿”的部首为“竹”字头,笔画为19画。
“薄”的部首为“艹”字头,笔画为16画。
四、出处不同
1、簿:《韵会》:簿,籍也。《孟子》:“先簿正祭器。”
白话释义:簿,造册记录。《孟子》上说:“先造册记录祭器。”
2、薄:《说文》:薄,林薄也。一曰蚕薄。从艸,溥声。
白话释义:《说文》:薄,林中草木丛生。一种说法认为“薄”是蚕薄。字形采用“艸”作边旁,采用“溥”作声旁。
扩展资料
百科释义
簿是形声字。从竹,从溥,溥亦声。“竹”指“竹片”、“竹牌”。“溥”意为“大面积浇花”。“竹”与“溥”联合起来表示“浇花记录牌”。本义:(皇家植物园的)浇花登记册。引申义:记录本、登记册。
薄,属于常用字。“薄”是古入声字,现代汉语有三个读音。本意是指草木丛生的地方,挨得很近,读作bó。引申指迫近、接近;又引申为轻微、少、轻视、看不起;假借指厚度小,读作báo,此音多用于口语;bò仅用于薄荷。“薄”一般作实词中的形容词,在《诗经》中活用为虚词较多。
百度百科-簿
百度百科-薄
本子上一般写的是书法簿。
它是中国书法的一种创作品式。属于斗方的一种。方形或趋于方形的品式称斗方。由于长宽比例接近,创作时的发挥在横向、纵向是相等的。这就要求作者谋篇布局的巧妙,在相等中求变化,使审美者也不为方阵所囿。